奇书网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犁汉 > 第八百一十二章 绣衣

第八百一十二章 绣衣

    敲打完郭图后,张冲现在最主要的事,还是要完善绣衣卫的职责和权力边界。


    作为后世人,当然明白特务部门的厉害,但凡监管不好,那就和美丽国一样,不断为他的特务部门所绑架。


    所以,作为设立者,张冲必须确定好绣衣卫的权力边界。


    就目前来说,现阶段的绣衣卫最核心的工作还是侍卫宫禁。


    因为此前侯二闯禁一事,所以这门禁还是要加强的,不然确实如蒙沮说的一样,敌人派遣个刺客下个毒,那就真的危险了。


    此前加强门禁的难点在于张冲的态度,而不是技术,所以当张冲的态度松动后,相关的门禁制度很快就搭建起来了。


    具体设计的是沮授。


    他在汉家原有门禁制度的基础上,做出了适合泰山军特色的创新。


    具体来说,凡守卫北宫的这些绣衣卫,自其都督到军士,按照各自编制,轮番上直,其间不得由他人代替。


    而如果其队有人告假,那所在小队要全部被换,换上别的齐整小队,而不是随便找补一个代替。


    沮授设计这个上番制度的原因就是防备陌生人入禁。


    一个小队吃住都在一起,彼此之间非常熟悉,而如果让陌生人入队,不仅影响小队的配合,还会让诸队在看见禁中的陌生人时习以为常。


    而更重要的是,小队之间足够熟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监管到队友的异常,一旦队中有人变节,可以迅速反应。


    沮授不仅要求绣衣卫的小队全部轮番上直,还要求他们对来往宫禁的人员做到细致的勘验。


    每日五更众臣朝参的时候,必须值日都督、校尉、带刀力士先行入内,然后再依次放文武百官入内。


    而宫内的女官、粗使、郎卫要想出来,也必须先比对铜符。如果让人无符而出,守门绣衣卫全部要治重罪。


    此外,有一些宫里的采买、或者出公差者,守门绣衣卫门也必须勘合照验,然后在值日的文档中记下某人是往哪里公干,当时穿的衣服是什么。


    总之,对于这类人员的外出,要形成文档管理。


    而只有一类人,绣衣卫们是不用勘合的,甚至如果阻遏及问其事情,还要被治罪。


    那就是有要事要入宫奏对的官吏。


    对于这些人,宫禁一律放行。


    可以说,沮授设计的这套宫禁制度是非常森严的,而且爱用严刑峻法来惩戒。再加上其所涉及到的要点又多,如果绣衣卫门一上来就这样遵行,必然会多吃班子。


    但好在,目前王上停留在洛阳的北宫,这里只是算行宫,其所涉及到的宫禁要点并没有那么多,也算让绣衣卫们有个适应时间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就轻松了,因为相比于邺城黄道宫有两门,洛阳光北宫就有三座门,然后南宫还有四座门。


    可以说,洛阳的宫禁防卫工作还是比较多的。


    当然,这和后世紫禁城还是不能比的,后着光宫门就有七门。但即便如此,要守卫北宫三座门阙,其中要涉及到的守卫力量是非常庞大的。


    毕竟作为宫禁防卫力量,不仅要查验来往之人,记录出行记录,更要在关键时刻抵挡夺宫的叛乱势力。


    所以,每一座门阙,至少需要千人的守备力量。如此,三座宫阙就需要三千名守卫力量,然后再按照三班轮番倒,那一共就需要九千名守卫力量。


    这些人数对于泰山军来说并不多,可对于一个特务部门则太过冗余了。


    所以要想防卫宫门,光靠绣衣卫自己的兵力显然是不够的。


    而这股守备力量本来就是有现成的,那就是王上的帐下亲军。


    这并不是在说横撞队。


    横撞队在之前的整编中已经升格为枢密院下直属的高级军将再教育机构,已经脱离了单纯的亲军色彩。


    现在的帐下亲军多是禁军的前四军,这些吏士本就有护卫禁中的责任,在绣衣卫出现之前就肩负着皇宫警卫工作。


    而现在,有了绣衣卫后,则以绣衣卫为内番,以四禁军为外番,一共构成宫门警备。


    而在确定绣衣卫的扈卫章程后,沮授则开始从二十四禁军中开始筛选人员。


    因为绣衣卫的特殊职责,以后日后需要对内外起到监察的作用,那人员自然需要能力突出。


    不仅要求身体素质和军事素质要高于一般的禁军,还要找身世清白者。


    而所谓的身世清白就非常有泰山军的特色了。


    不仅要贫农、佃户出身,还要在军中有三年以上的从军经验,甚至家中亲属也无不法之人。


    这一条件出来,军中各军将大为不满,因为沮授这样的筛人标准简直就是在挖各军的根。


    沮授的第一个条件还好说,因为泰山军的吏士们九成九都是贫农和佃户出身的,所以这一条件适用于大多数人。


    可沮授的第二条就要了各军老命了。


    要知道泰山军立军以来也不过八年,能有三年从军经验的,哪个不是军中的骨干这些人都是各营的中坚力量,是战斗力的保证。


    你办个绣衣卫就想把各军的根给挖走


    如果是王上下令也就算了,反正咱们泰山军人人都是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你沮授想这样,怕还是不够格吧。


    于是,先后有不少军将,其中不乏张冲的一些老弟兄都入宫面王上,表达了对这件事的不满。


    张冲看这事阻力这么大,也觉得这事不合适。


    毕竟对目前阶段来说,泰山军的战力肯定是首要的。至于沮授为何这么做,张冲也多少能猜到原因,但也不好点破。


    于是,张冲在和沮授谈过一次后,就让沮授自己放弃了组建绣衣卫的工作,而以此前飞军大将蒙沮来担任这一工作。


    蒙沮属于泰山军的老弟兄,又是军中自己人,同时之前就担任过对外情报工作,所以武人们那边是没什么话说的。


    但文人们是怎么想的呢


    那肯定是不满的,但这件事上,他们能明显看出王上是有意照顾军中宿将们的,所以即便再不满,也只能保持沉默。


    说到底,现在还是打天下的时候,还轮不到他们拔头筹。


    而蒙沮在拜领绣衣卫都督时,得张冲面授机宜,很快就抓住了组建绣衣卫的工作重心。


    此前军中宿将大佬们为何反弹这么大不还是因为负责组建绣衣卫的是门下出身的沮授吗


    现在朝野上下谁不知道绣衣卫后面的作用他们怎么可能会对文人出身的沮授不忌惮


    要知道现在的军中宿将们可不是过去的老大粗了,得益于张冲立军以来的教诲,这些老弟兄们都有读史的习惯。


    即便他们中有些不认识字的,也会雇人为他们读史,其中最为这些人所爱的就是《史记》和《汉书》两本书。


    他们爱《史记》是因为这书听得有趣,不累,里面的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活像听故事。


    但他们听《汉书》可就不是为了有趣了,而是为了有用,前朝发生的事情正是他们这些人所要了解的。


    在他们这个位置,了解越多的前朝的掌故,就越能在政治中存身。


    而绣衣卫的厉害他们就是从历史中看出来的。


    当年汉武帝够英名果断吧,戾太子够根基深厚吧,卫、霍这些人哪个没有一帮羽翼党人,这些人遍布朝野,都是戾太子的支持者。


    但最后戾太子是什么结果就因为江充的诬陷就被逼得起兵造反,最后被人缢死在逃亡路上。


    而因此被清洗的汉初功勋子弟,几乎全军覆灭,以至于武帝以后,功勋之家中再无担任三公者。


    如此结局岂能不让这些老弟兄们警惕


    当然,这些人虽然初步脱离了文盲的水平,但对于历史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只能停留在文字本身的叙述,并不能透过文字看到史家未言之意。


    当年戾太子一案的本质并不是什么奸人做妖,而是涉及到了储位的争夺,是以李氏外戚为核心的赵人党,对日渐失宠的太子党的政治绞杀。


    但即便不能领悟到事件背后的深意,却并不妨碍他们对沮授要担任绣衣卫都督的惧怕。


    他们能不害怕吗别说沮授是不是他们自己人了,就说五年前,沮授是什么身份他还在襄国坚守抵御他们这些泰山军呢。


    当年那场襄国之战,军中不少老弟兄都是参加过的,手里也染过沮授门人宾客的血。


    让这样的人担任这么敏感的职位,老弟兄们怕晚上睡不着。


    张冲正是考虑到老弟兄们的这些顾忌,才让沮授退出组建绣衣卫的工作。


    其实,在事实上,张冲从来就没有正式任免沮授担任这个职位,而是沮授本人细谨,善于组织工作,所以才被张冲暂用来组建绣衣卫的。


    可就是这样的行为,也能激起军中老弟兄们的反弹,这的确是张冲始料未及的。


    不过由此事,张冲可以看出老弟兄们心中的不安了。


    随着泰山军越来越强,打下的江山越来越大,这些和张冲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弟兄们越来越担心日后的未来。


    当年韩信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以说就是一条诅咒,一直萦绕在功勋之臣的内心。


    可以说,汉高祖算是给后来人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即便日后中兴汉室的光武对待功勋们都不错,都不能将这条诅咒从功勋的心智中抹掉。


    而现在,似乎张冲建立绣衣卫的这一举动,就踩到了老弟兄们敏感的神经了。


    如果是一般智慧的人,这个时候一定会更加猜忌这些老弟兄。


    你们这些人是怎的这么怕,是不是心里已经想好后路了


    于是,就更加用手段加于这些老弟兄,不清理一批是不会罢休的。


    但张冲却对老弟兄们这一反弹有着理解,他知道,这恰恰是他们没有安全感,担心不能善始善终。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谁处在张冲这样的英雄之主下面,谁都会忍不住想一句;


    “如果日后我,或者我家子弟变了质,堕落成了豪势人家,那我们会不会也要被王上清洗掉。”


    而以他们对王上的了解,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所以老弟兄们除了更加约束子弟之外,自己更是紧跟着王上走,万万不敢掉队。


    这种心理状态下,杯弓蛇影是很正常的。


    所以张冲才妥协换上了蒙沮,以安众弟兄们的心。


    而这一更换,军中果然就没人说话了。


    因为他们明白王上的态度,能换人,就说明王上就没有想过要针对他们这些老弟兄。


    于是,军中大安。


    所以,从某种程度中,张冲对于那些和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弟兄们还是非常爱护的。


    不然哪个雄主能会因为下面人反对就换了人不乾坤独断,那还叫雄主


    当然,这份爱护的前提是,这些人不犯原则性错误。


    正如那句话所说的:


    “对待同志,需要和风细雨般温柔;对待敌人,则要暴风骤雨般残酷。”


    所以,请务必做张王的自己人。


    蒙沮正是从张冲那边得到了这些教诲,知道这件事的始末,所以他很快就领略到了精神。


    在筹备绣衣卫的人选上,蒙沮不用军中一个人,而是另起炉灶,直接从民间筛选。


    蒙沮以地方各乡社举荐本社力大者上洛,然后在京都作集中整训,并在这个过程中筛查力士的背景,最后合格者,编入绣衣卫。


    蒙沮将这个建议报给张冲,张冲当下就明白这个方法的优势。


    在泰山军的乡社制度中,能作为一社乡吏的本身就是身家清白的。


    在泰山军清理乡间土豪中,这些人几乎都是冲在第一线的积极分子,不然也不会被泰山军委任为乡社的社吏。


    所以,从乡社中筛选绣衣卫人选,就相当于从泰山军的基本盘中筛选,自然不虞选到仇恨泰山军的人。


    此外,蒙沮要求地方乡社上送来的都是力大者。


    力大本就代表身体强健,稍微整备就能掌握军事技能,毕竟绣衣卫不仅需要守护宫门,平日也需要擎执卤簿、仪仗,没个气力肯定是不行的。


    最后,乡吏本身也挺适合做绣衣卫的,因为这些人都扎根在基层,能开展工作的,人情世事都很练达。


    而绣衣卫毕竟是一个特务机构,它要求的人员肯定得要精明能干的,甚至这一点比个人武勇更重要。


    这些条件适合的人到了京都又再次整训,又是背景调查的,最后反复筛查得到的人选,肯定是能放心的。


    也正是蒙沮的这条选人建议,张冲这才彻底放心,将绣衣卫的组建工作交给蒙沮办理。


    而蒙沮,也就成为了绣衣卫的第一任都督。


    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然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