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大唐: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 第37章 殿前争议

第37章 殿前争议

    那官员闻听李夜掷地有声的质问,面上闪过一丝意外,


    心中暗忖:此人竟是如此直截了当,不畏权势,倒像是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愣小子。


    不过,转念一想,这等愣头青,往往更易掌控。


    他遂即调整神色,缓缓转身,正色道:“本官身为御史,职责所在,便是监察四方,


    凡有悖纲常、不合礼法之事,皆需秉笔直书,上呈圣听,以正朝纲,清世间浊气。”


    言罢,其语气中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凛然正气。


    李夜闻言,轻轻拍掌,面上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道:


    “呵,原来竟是御史大人驾临,闻名不如见面,御史之职,似乎专长于抨击时弊,余者皆不在话下。


    想我等浴血奋战,护我国土安宁之时,御史大人身处何方?


    又待我辈满腔热血,誓死效忠君王、匡扶社稷之际,大人的身影又隐匿于朝堂的哪个角落?


    今日,乃李某初踏金銮,尚属新面孔,未曾想竟能得御史大人如此‘青睐’,


    一日内两度成为状告之对象,且所加之罪,重如泰山。


    李某不禁要问,御史大人可曾深思,若陛下信您所言,李某又将落得何等下场?”


    那位大人闻言,嘴角微撇,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轻哼,语调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世间万物,皆循规蹈矩,方得井然有序。


    更何况,此乃庄重之地,规矩二字尤为重要。


    你今日之举,已逾越界限,自当承担相应后果。


    依我之见,轻则削去你军中之职,重则打入幽暗牢房,


    以儆效尤,方显规矩之森严,法度之不可违。”


    话语间,他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人心,让在场之人皆感一股不寒而栗的威严之气。


    李夜闻言,眸光骤寒,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夹杂着不容忽视的锋利与决绝:


    “呵,仅凭你轻飘飘的一句话,便欲剥夺我浴血沙场、九死一生换来的军阶?


    你可曾知晓,这身铠甲下的荣耀,每一分都浸透着战场上的风霜与汗水,


    是无数次生死较量中,以命相搏换得的认可。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


    如果当今朝廷都是尔等大臣,那臣只有卸于兵甲,回归于民!”


    李夜话音甫落,步伐轻移,前行两步间,那身沉甸甸的战甲仿佛承载了太多过往的荣耀与风霜,


    被他决然地卸下,掷于地面,发出清脆而沉重的回响,如同他心中不屈的宣言。


    他未曾回眸,只留下一道坚定而孤傲的背影,缓缓迈向殿外。


    朝堂之上,一片静默,众人的心绪却如潮水般翻不息涌。


    李夜方才吟咏的诗句,如同锋利的剑刃,刺破了和平表象下的安逸,直指国之根本——建国不易,守国更难,


    而这一切的基石,正是那些浴血奋战的武将们。


    然而,今日,这位功勋卓着的英雄,在初登朝堂的庄严时刻,


    竟遭遇了仅凭口舌之利便肆意挑衅的轻慢,这怎能不让在场的每一个有血性的男儿心生愤慨,难以接受。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所有武将都怒目瞪着那大臣,都在心中默默为李夜鸣不平,


    同时也在反思,这朝堂之上,何时竟容不下真正的勇士与功臣?


    这时的李夜脑海中已经发出系统的提示声,


    “宿主于朝堂之上公然质问大臣,尽显霸道之意,获得霸道值+5000!”


    李夜嘴角留笑,没想到竟然有这个意外之喜,何况他也知道李世民乃千古贤君,怎么可能让武将寒心。


    李世民迅速回过神来,声音中带着几分沉吟与威严说道:“李卿且慢,此事朕还未有决议!不如听完朕之决议再说其它?”


    李夜闻言,眸中闪过一抹了然,适时地停下了脚步,缓缓转身,躬身一揖,举止间尽显谦逊与风度。


    李世民缓缓起身,龙袍轻拂,目光穿透殿内的重重光影,最终落在了那位敢于直面龙颜,状告其子的御史身上。


    他缓步行至张御史面前,语气中既有君王的威严,又不失一丝温和:


    “张御史,你心系朝纲,勇于直言,朕心甚慰。


    此番所奏,关乎朝堂清誉与律法公正,朕定当秉公处理,不偏不倚。”


    此言一出,大殿内气氛微妙,众人皆能感受到李世民话语中的分量与决心。


    张御史闻言,心中虽忐忑却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


    李夜闻言,心湖不禁泛起了层层涟漪,暗自思量。


    李世民的目光深邃,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张御史,朕欲知晓,


    我大唐律法之中,对于朝堂之上瞌睡之态,可有明文规定其惩处之则?”


    张御史略一沉吟,心中快速翻阅着律法条文,最终摇了摇头,答道:


    “陛下,唐律之中,对此等情形确无具体条目可引。”


    李世民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目光转向李夜,再次发问,语气中多了几分玩味:“如此说来,李夜今日之举,又该以何罪名论处呢?”


    张御史闻言,迅速调整思绪,正色道:“陛下,李夜之举,虽未触律法明文,


    然其于朝堂之上,疏忽职守,以致冲突龙颜,实乃对陛下不敬,对朝堂不恭之大不韪也。”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顿时微妙起来,每个人心中都暗自揣摩着接下来的走向。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悠然言道:


    “倘若其罪仅止于对朕之微末不敬,而朕心宽广,未以为忤,


    那么,此等小节,岂可轻易冠以罪责之名?”


    张御史闻言,面色骤变,焦急之色溢于言表,连忙进谏:


    “陛下圣明,然则朝堂之上,礼仪纲纪乃国家之根本。


    若对此等侮辱朝纲之行径置若罔闻,不加惩戒,恐日后群臣效仿,风气败坏,国将不国啊!”


    李世民闻言,龙袍一挥,气势如虹,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朕治下,四海升平,万民归心。朕既为君,自当以身作则,宽严并济。


    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朕之威严,非靠严惩不贷以立。


    朕在此,谁敢轻侮?谁敢效尤?朕之胸襟,可纳百川,亦能辨忠奸,明是非。


    至于此等小事,朕自有分寸,卿等勿需多虑。”


    李世民此言掷地有声,回荡于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群臣闻之,无不躬身行礼,齐声颂扬:


    “陛下龙威浩荡,震古烁今!”


    李夜立于群臣之中,耳畔回响着那饱含力量与智慧的话语,心中不禁翻涌起惊涛骇浪。


    他暗自思忖,李世民,这位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的君主,其言其行,果真是气吞山河,霸气侧漏,又不失温文尔雅之君风。


    李夜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那身影,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敬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